電 話:18937133779
網 址:http://www.sanvkeji.com
郵 箱:zboao@qq.com
檔案數字化掃描工作進展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檔案數字化掃描工作逐漸成為了各大企事業單位、政府機構和文化遺產保護機構等的必備工作之一。目前,檔案數字化掃描工作的進展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隨著技術的發展,檔案數字化掃描設備越來越先進,掃描分辨率和速度也在不斷提高。同時,數字化處理軟件的功能也不斷完善,能夠更加精確地還原原始文獻。
2.工作效率逐步提升:數字化掃描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檔案處理的效率。傳統的手工搜集、整理、存儲資料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而數字化掃描后,這些工作都可以通過計算機和網絡完成,大大縮短了處理時間。
3.數字化檔案資源不斷豐富:隨著各類機構數字化掃描工作的不斷推進,數字檔案資源得到了不斷充實和擴充。現在,許多機構已經建立了數字檔案庫,將歷史文獻、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源數字化保存,方便廣大人民查閱和利用。
4.信息安全問題愈加重要:隨著網絡攻擊事件的不斷增多,數字檔案的信息安全問題也變得更加重要。為了保護數字檔案的安全性,必須采用嚴密的措施來防范黑客攻擊和病毒入侵。
總之,檔案數字化掃描工作在技術、效率、資源豐富度和信息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未來檔案數字化發展是什么樣的
未來檔案數字化發展
隨著高校圖書館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圖書館館藏資源的載體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目前,圖書館正通過將館藏資源轉化為數字數據,利用電子載體作為統一處理和存儲的媒介,向信息數字化和數字化全面發展。光盤、硬盤、u盤等電子載體以其巨大的存儲容量和優異的存取速度,正在迅速取代傳統的紙質媒體,成為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的主流信息載體。
此外,除了高校圖書館自身館藏資源的信息化外,還有大量電子出版物和電子數據的引入。這些以電子載體為存儲媒介的數字信息將成為未來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
檔案是一種重要的特殊資源,不可再生。一旦損壞,將給國家和單位帶來非常嚴重的損失。近年來,隨著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檔案的安全保管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隨著文件保護技術的不斷發展,文件的異構備份技術越來越成熟。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它被認為是實現文件長期安全保存的最可靠手段。
國家檔案局明確提出,重點要從根本上加強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全面完善檔案安全體系,確保檔案的安全和保密。重要文件遠程備份的實現。對于所有多組文件或文件副本,至少一組必須存儲在不同的位置。對于重要的電子文件,不僅要進行同構備份,還要進行異構備份,并及時轉換成縮微膠片或紙質文件,以保證其長期可讀性。
在檔案數字化加工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縮微技術與數字技術(即數模集成技術)緊密結合,將數字技術的優勢(即數字傳輸的快速性、邏輯性和便捷性)與縮微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持久性、真實性和經濟性結合起來,并將其納入現代信息管理的技術軌道。目前,我們正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
以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和云計算為標志的網絡正充斥著社會生活和生產的每一個角落。在我國,檔案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檔案館的建設也對未來的檔案館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向更高層次的綠色、智能化、智能化檔案館邁進。
檔案數字化加工是傳統檔案館的“升級版”,智能檔案館是數字檔案館的“升級版”,或處于更高的層次和階段。智能檔案館是數字檔案館發展的必然結果。總體而言,我們正在建設智慧城市,智慧檔案館的全方位服務功能凸顯,體現了智慧檔案館的“記憶中心”功能,為黨和政府的決策提供參考。
作為傳統檔案館和數字檔案館建設的更高層次和階段,智能檔案館概念的確立及其實際建設迫在眉睫。智慧檔案有狹義和廣義兩個概念。狹義的智慧檔案是指檔案建設的各個方面,包括傳統檔案、新檔案內容信息和多元化檔案資源中的載體信息。廣義而言,智能檔案是指涉及所有信息的檔案,以及所有數字化的檔案
從檔案館的建設范疇來看,綠色檔案館的建設涵蓋的領域更多,不僅包括智能檔案館的軟硬件設施建設,還包括綠色建筑的研究范疇。隨著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和發展,綠色檔案館建設已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綠色檔案館建設的理念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遵循生態環境保護、節能降耗、可持續發展、堅固耐用、安全可靠、協調高效的理念。
它的目標就像智能檔案館的建設一樣,是對檔案工作高效發展的有力支持。最大限度地發揮檔案本身的作用;最終目標是實現檔案的最大社會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檔案館的服務功能等。從發展目標來看,它們都是加強檔案存儲、檔案信息資源開發、文化傳播、社會服務等全方位功能的檔案信息資源中心。這里,社會服務功能是影響檔案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
檔案數字化工作流程是怎樣的?
檔案數字化加工流程
前期檔案整理
檔案借出
從檔案室接件,填寫檔案移交清冊,一式兩份。拿到檔案后,開始核對檔案數量,數量核對無誤后簽字確認,將檔案拿回加工現場。
目錄數據準備
按照各類檔案整理規定的要求,在檔案管理系統著錄目錄數據。如有錯誤或不規范的案卷題名、文件名、責任者、日期、起止頁號等,應進行修改。
拆除裝訂
在不去除裝訂物情況下,會影響掃描工作進行的檔案,應拆除裝訂物。拆除裝訂物時應注意保護檔案不受損害。
頁面修整
破損嚴重、無法直接進行掃描的檔案,應先進行技術修復,褶皺不平影響掃描質量的原件應先進行相應處理(壓平或熨平等)后再進行掃描。
檔案掃描
掃描方式
(1)根據檔案幅面的大小(A4、A3、A0等)選擇相應規格的掃描儀或專業掃描儀(如工程圖紙可采用0號圖紙掃描儀)進行掃描。大幅面檔案可采用大幅面數碼平臺,或者縮微拍攝后的膠片數字化轉換設備等進行掃描。
(2)紙張狀況較差,以及過薄、過軟或超厚的檔案,應采用平板掃描方式;紙張狀況好的檔案,可采用高速掃描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
掃描色彩模式
(1)掃描色彩模式一般有黑白二值、灰度、彩色等。通常采用彩色。
(2)頁面為黑白兩色,并且字跡清晰、不帶插圖的檔案,可采用黑白二值模式進行掃描。
(3)頁面為黑白兩色,但字跡清晰度差或帶有插圖的檔案,以及頁面為多色文字的檔案,可采用灰度模式掃描。
(4)頁面中有紅頭、印章或插有黑白照片、彩色照片、彩色插圖的檔案,可采用彩色模式進行掃描。
掃描分辨率
(1)掃描分辨率參數大小的選擇,原則上以掃描后的圖像清晰、完整、不影響圖像的利用效果為準。
(2)采用黑白二值、灰度、彩色幾種模式對檔案進行掃描時,其分辨率一般應設為200-300dpi。特殊情況下,如文字偏小、密集、清晰度較差等,可適當提高分辨率。
圖像處理
圖像數據質量檢查
(1)對圖像偏斜度、清晰度、失真度等進行檢查。發現不符合圖像質量要求時,應重新進行圖像的處理。
(2)由于操作不當,造成掃描的圖像文件不完整或無法清晰識別時,應重新掃描。
(3)發現文件漏掃時,應及時補掃并正確插入圖像。
(4)發現掃描圖像的排列順序與檔案原件不一致時,應及時進行調整。
糾偏、去污、圖像拼接、裁邊處理
(1)對出現偏斜的圖像應進行糾偏處理,以達到視覺上基本不感覺偏斜為準。對方向不正確的圖像應進行旋轉還原,以符合閱讀習慣。
(2)對圖像頁面中出現的影響圖像質量的雜質,如黑點、黑線、黑框、黑邊等應進行去污處理。處理過程中應遵循在不影響可懂度的前提下展現檔案原貌的原則。
(3)對大幅面檔案進行分區掃描形成的多幅圖像,應進行拼接處理,合并為一個完整的圖像,以保證檔案數字化圖像的整體性。
(4)采用彩色模式掃描的圖像應進行裁邊處理,去除多余的白邊,以有效縮小圖像文件的容量,節省存儲空間。
圖像存儲
存儲格式
(1)采用黑白二值模式掃描的圖像文件,一般采用PDF格式存儲。
(2)采用灰度模式和彩色模式掃描的文件,一般采用PDF格式存儲。
圖像文件命名
(1)紙質檔案目錄數據庫中的每一份文件,都有一個與之相對應的檔號,以該檔號為這份文件掃描后的圖像文件命名。如圖像文件較大,不便于網絡瀏覽,可拆分為多個圖像文件,文件名后增加A、B、C等區別。
(2)分別建立文件夾,以文件檔號命名,并存儲對應圖像文件。
數據掛接
將每一份紙質檔案掃描所得的圖像存儲到相應檔號的文件夾后,認真核查每一份圖像文件的名稱與檔案目錄數據庫中該份文件的檔號是否相同,圖像文件的頁數與檔案目錄數據庫中文件的總頁數是否相同等。
通過每一份圖像文件所在文件夾的名稱與檔案目錄數據庫中該份文件的檔號的一致性,建立起一一對應的關聯關系,為實現檔案目錄數據庫與圖像文件的批量掛接提供條件。
如何做好紙質檔案數字化工作
如何做好紙質檔案數字化工作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迅速發展,很多信息都以數字化的形式呈現、保存和傳輸。接下來由我為大家整理出如何做好紙質檔案數字化工作,希望大家喜歡!
一、掃描加工前階段
這一階段是數字化工作開展前的準備階段,是該項工作的起步階段也是關鍵階段,本階段的工作做好了就為后期工作打下良好基礎。準備的內容包括紙質檔案的準備、基礎設施的準備、人員的準備及相應管理制度完善等。
1、紙質檔案的準備。
許多檔案工作人員有著強烈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希望盡早把工作完成,這是好事,但不能盲目推進,在紙質檔案沒有準備好之前最好不要進入下一階段,必須在紙質檔案已按檔案整理規則完成規范的歸檔整理后進行。若紙質檔案整理不合格就開展數字化掃描,那么一旦紙質檔案需要重新調整必然牽動相應的數字化檔案的調整。
檔案整理人員要能夠熟練掌握各階段檔案整理規則,整理工作包括歸檔與不歸檔鑒定、保管期限鑒定、文件頁正確排序、頁碼正確編寫在正確位置、按檔案整理方案歸檔排序、每一件蓋好歸檔章并準確填寫、全年檔案完成編目并準確無誤等工作,確保即將進行數字化加工的檔案齊全、完整、真實、準確、規范,同時要注意有些檔案需要進行拆除裝訂物,修整頁面,修補褪變、破損檔案等工作,才能進行數字化加工。
2、基礎設施的準備。
紙質檔案數字化工作需要相應的設備和場所,數字化加工場所應空間充足,布局合理,有條件的可配備消防系統和門禁、防盜、視頻監控等安全系統。數字化加工設備需要計算機、檔案掃描儀、刻錄機及存儲介質(如磁帶、磁盤、光盤等),有條件的單位可以配置服務器、備份設備、數碼相機等,數字化加工工作同樣需要相應的軟件系統支撐,如操作系統、檔案管理軟件、掃描程序、刻錄軟件、備份軟件、病毒查殺軟件等,來保障數字化加工工作安全有保障。
3、人員的準備。
檔案數字化加工人員需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檔案管理知識。檔案工作人員要積極向單位領導匯報反映此項工作的程序和需求,做好工作計劃,確定工作形式(自主加工或業務外包),制定實施方案,成立檔案數字化工作領導小組,工作人員要求責任心強,細心細致,能夠嚴格把好質量關,實行數字化加工過程的全流程管理。
4、管理制度的完善。
科學、規范、可行的工作制度能夠保障此項工作的順利有序開展,紙質檔案數字化加工工作涉及崗位、場地、設備、數據、檔案實體等,要做好這項工作,應從這幾個方面制定相應的制度,如《檔案數字化工作管理辦法》《數字化工作流程》《檔案信息保密管理制度》《檔案數字化驗收工作細則》《數字化工作制度》《設備管理制度》等,并在紙質檔案數字化工作過程嚴格執行,確保檔案的安全和工作的有機銜接。
二、掃描加工中階段
檔案數字化掃描工作進展
這一階段是紙質檔案數字化加工流程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是實現紙質檔案數字化高質量的關鍵階段。掃描人員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術和方法,充分掌握合格圖像的標準要求。
1、掌握標準要求。
做好工作標準先行,紙質檔案數字化加工工作同樣要在標準規范的指導下進行。既不要為了節省存儲空間降低標準,也不要不顧實際需要一味地提高標準。具體標準應該包括但不限于全年度歸檔紙質檔案全部掃描,圖像按檔案排列順序依次掃描,每一件每一頁紙質檔案與掃描后形成的數字圖像一一對應,每一件檔案圖像首頁應含有歸檔章,各頁有正確的頁碼標識,每一頁圖像要字跡清楚、圖像完整、方向正確符合閱讀習慣,圖像明暗度要適中、圖像盡可能反映檔案原貌等。
2、掌握操作方法。
在未實現完全電子化辦公情況下,紙質檔案的數字化掃描任務是相當繁重的,要做好此項工作,操作人員需掌握一定的掃描操作和圖像處理的技術方法。
掃描操作:檔案掃描儀與計算機連接,安裝驅動和掃描軟件后即可使用。工作人員要能夠對檔案掃描儀操作方法及掃描儀參數的設置熟練掌握和使用。掃描操作說起來并不復雜,就是將紙質檔案放入掃描儀、掃描、將檔案拿出掃描儀。
但是這里還是強調不要急于掃描,在掃描前一定要對掃描方式、掃描色彩模式、掃描分辨率、圖像存儲格式進行判斷和設置,其依據為《紙質檔案數字化規范》及《紙質檔案數字化工作指南》中的相關要求。
目前市場上有平板式掃描儀、滾筒式掃描儀、頂置式掃描儀等,應根據需要和檔案的紙張質量進行選擇,有條件的話最好選用專業的非接觸式檔案掃描儀。掃描色彩模式在《紙質檔案數字化規范》中推薦全部采用彩色模式掃描,而色彩往往又與圖像存儲格式關聯,彩色圖像通常存儲的格式為JPG,若存儲為TIFF格式占用空間相對會大。
掃描分辨率是影響檔案直觀效果的`重要參數,規范中規定最低為200dpi,要實現OCR識別的則需要300dpi以上。在確定好以上參數的基礎上再進行亮度和對比度的微調。
圖像處理:規范中要求掃描圖像盡可能反映檔案原貌,但在掃描過程中受檔案紙張幅面、紙質粗糙程度、字跡洇散、顏色不均等因素影響,可能出現圖像一次掃描不全、燥點過多過大、字跡深淺不一、發白偏暗、圖像倒置等質量問題,出現這些情況就需要進行圖像處理操作,一般需要采用專門的圖像處理軟件來實現,一般可以采用PS軟件,也有一些專業的檔案掃描儀自帶非常實用的圖像處理軟件,能夠完成圖像拼接、圖像去污、裁邊、旋轉及糾偏等圖像處理工作,使圖像完整、整潔、端正。
三、掃描加工后階段
一批檔案掃描完,在移交檔案管理部門前,還有一些工作要做,包括圖像檢查、數據對接檢查、數據存儲、數據移交等工作,每項工作依次銜接完成。
1、圖像檢查。
數字化加工的成果好不好,在數字檔案利用過程中會得到檢驗,但是作為加工工作來說,不能等到利用時發現問題再回過頭來修改,就像工廠產品生產一樣不能等著別人去發現問題,這樣就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檢查人員首先要掌握紙質檔案數字化加工的標準要求,然后才能參與檢查。其次檢查人員要認真負責,在可能的情況下實現100%的檢查,最低不能低于10%,對抽檢到的內容要達到100%的合格率,一旦發現問題,必須進行修改,該處理的處理,該重掃的重掃,該補掃的補掃,并要進一步擴大檢查范圍,再檢查完善。
2、數據對接檢查。
目前,利用數字檔案的方式基本都是通過目錄來檢索數據,因此目錄與圖像及數字化副本能否一一對應,也是檢查的重要內容,檢查率應為100%,如果發現問題,必須重新修改完善。
3、數據存儲。
在前兩步驟沒有問題的前提下,就可以將數據進行脫機存儲,目前提倡采用一次性寫光盤作為存儲介質,存儲的內容包括檔案圖像、目錄數據、相關說明文件等,其存儲結構包括圖像文件的命名方式等應按照數字檔案管理系統的設計模板來建立,而相關文件說明要盡可能地齊全,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流程過程中的規劃方案、人員登記表、數字化加工檔案登記表、數量統計表、質量檢查表、編碼說明文件、數據描述等,建立起完整的項目檔案元數據。
4、數據移交。
這是掃描加工工作完成前的最后一項內容,將前期工作成果向檔案管理部門移交,移交的內容由檔案管理部門規定,移交過程包括移交前的驗收和辦理交接手續,此驗收由檔案管理部門來驗收,驗收合格則進行下一步——辦理交接手續,如果驗收不合格,那么說明前期的工作還存在問題,需要重新改正后再進行數據移交。交接手續在雙方蓋章確認后,標明此次工作即圓滿完成。
檔案數字化掃描工作進展
檔案數字化工作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檔案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一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則需要很大的細心和耐心,但只要掌握具體規范,并在工作中積極總結經驗,都能夠把這項工作很好地完成。
近年來,很多檔案館推進檔案數字化,檔案數字化水準也越來越高?
近年來,國內很多檔案館大力推進檔案數字化建設,并建設網上展廳,參觀者可足不出戶,通過電腦、手機瀏覽檔案館館藏珍貴資料和精美圖片。為進一步推進館藏檔案文獻的高水平數字化和仿真復制,檔案館紛紛采購先進的文獻仿真復制系統,其中賽數OS Q2高精度大幅面仿真復制掃描儀以其出色的技術參數,對掃描原件和工作人員的友好性,以及相對較高的性價比,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檔案數字化加工人員的職業前景怎么樣?
檔案數字化加工人員的職業前景非常不錯。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各行各業的數據量也越來越大。數字化加工人員的工作就是將紙質或其他物質形式的文件或資料,通過掃描、打字、錄入等技術手段轉化為電子文檔或數字數據。
這對于企業、政府機構等組織來說,可以提高數據安全性、便于管理和共享等方面都有顯著的優勢。因此,數字化加工人員的工作遍布各個行業和領域。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數字化加工人員的工作前景將更加廣闊。
館藏地質資料檔案數字化成果備份實踐
蔣洪明田爽王純
(江蘇省地質資料館)
摘要館藏電子地質資料是江蘇地質資料館館藏紙質地質資料掃描數字化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解決館藏地質資料檔案長期保存、集約保存所依托的重要載體形式。因此,如何確保地質資料數字化成果數據真實可靠、完整安全并實現長期可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重點闡述了館藏地質資料數字化成果數據備份流程,以及數字化成果備份工作的實踐體會。
關鍵詞地質資料數據備份載體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長期以紙質為主要載體的館藏地質資料,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紙質地質資料經數字化掃描后所形成的地質資料成果數據,將是今后為社會提供利用的主要載體形式,也是社會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館藏地質資料數字化成果數據的安全備份,不僅將推進地質資料信息化的發展,保障地質資料數據的信息安全,而且使地質資料為全社會提供更廣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務,奠定了強有力的數據保障基礎。
1地質資料數字化成果數據概述
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地質工作服務社會的主要載體,也是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解決館藏地質資料檔案長期保存、集約保存問題,我省于1998年初開展了館藏地質資料檔案數字化實踐探索工作。
通過近十年的持續努力,江蘇地質資料館完成了全部館藏地質資料檔案數字化工作。
大部分數字化成果數據已導入館藏地質資料檔案電子閱覽室系統,為地質資料檔案利用者提供查閱利用,部分公益性、基礎性非涉密地質資料成果數據已發布在館網站上,為社會公眾查閱利用。
館藏地質資料檔案掃描數字化成果是館藏檔案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保管好這些電子數據是踐行“對歷史負責,為現在服務,替未來著想”的舉措之一,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館藏地質資料成果數據備份載體
隨著信息化時代發展的突飛猛進,地質資料成果電子數據的備份是一項長期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工作。地質資料成果電子數據是館藏無形資產,數據備份已深入人心。光盤具有存儲適量,壽命長、價格低、查找方便等特點,因此,它是電子數據備份長期安全保存的有效載體。
2.1建立備份管理體制
根據地質資料館藏的工作實際情況,制定適合的《光盤備份工作規范》是一項重要工作。因為合理的工作規范、制度可以對整個項目施行全程的管理與監控,它是保證館藏電子資料數據備份工作規范化、確保電子數據長期保存的有效途徑。通過明確的管理制度,規范執行方法和技術手段,實現長期保存的長遠規劃。
2.2光盤選擇特點
光盤記錄方式有多種,分為只讀光盤、一次寫入光盤、可重寫(多次寫)光盤。備份的數據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可恢復性數據,一類是憑證性數據。用于記錄恢復性數據可采用重寫光盤,而我們在地質資料成果數據備份中,選用憑證性數據的記錄方式,一次性寫入光盤。
在數據備份中,選用光盤的記錄格式也很重要。通常有CD、DVD。格式的選用,是與數據信息總量有直接關系的。CD光盤容量為700MB,DVD光盤的容量為4.7GB。可以根據本館實際數據量,選擇合適的光盤記錄格式。
2.3數據備份制作要求
在進行館藏地質資料數字化成果備份過程中,光盤制作的實質就是將數據遷移,將原數字化掃描形成的數據完整、準確、有效地遷移到光盤上。在光盤刻錄倍速的選擇上,對CD/DVD刻錄最佳倍速選擇應該是該光盤最高倍速的0.6倍左右。CD—R的最高倍速選擇,刻錄應在采用24~30倍速,DV—R的最高倍速應采用8~12倍速。倍速太低會影響工作效率,倍速太高影響刻錄的質量。
2.4數據保存載體管理的必要性
在制作完成數據備份后,光盤的規范保存是數據安全性保證的重要環節。因此,必須將光盤置于-5℃,5%~95%RH(標準:4℃~20℃,20%~50%RH)環境下保存。禁止將光盤裸露在陽光或長時間在強光下照射,避免光盤接觸灰塵,非使用狀態應置于光盤盒中,禁止交光盤長期平入或疊壓。在刻制完成時,應盒裝豎立碼放,并保存在專用設備中。
3江蘇館地質資料數字化成果備份工作實踐
為做好館藏地質資料成果數據的安全保存與備份工作,我館制定了嚴格規范的管理制度與工作方法。
3.1建立館藏地質資料成果數據備份管理制度
參照國家相關規范、規定,我們研究制定了適合于本館的《電子地質資料檔案數據備份工作規定》、《光盤備份工作規范》。從工作計劃、質量監督、資料安全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確要求,為規范、有序、高效、高質量地開展電子地質資料成果數據安全備份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3.2館藏地質資料成果數據備份內容
鑒于因快速推進數字化進展等客觀原因,初期完成的數字化成果數據,未能嚴格按照檔案號由小到大順序進行光盤組盤。為了便于今后成果電子數據的檢索與管理,現將已完成的數字化地質資料檔案數據,按照地質資料檔案檔號由小到大的順序,以1~100檔為一組,建立工作文件夾,轉移數據至專用服務器內,從而為后期開展數據備份工作提供數據源。同時,在每一組文件夾中建立相應文本文件加以備注說明,以便于數據轉存備份過程中,可查詢參照利用。
3.2.1數據核查及情況登記
每一檔資料進行光盤瀏覽檢查,是地質資料成果數據備份的重要內容。在對地質資料檔案電子文檔檢查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地質資料檔案電子文檔光盤原盤轉存情況登記情況表》、《地質資料檔案電子文檔光盤重組盤轉存情況登記情況表》的相關要求,做好詳細的工作記錄,完整填寫每一檔地質資料檔案的檔號、容量、電子文件個數。
在計算機瀏覽檢查過程中,如發現電子文件有損壞現象的,必須從庫房中借出原始紙質地質資料,進行嚴格核實對照,并按照成果地質資料制作的相關要求,用紙質資料重新掃描、整飾,從而使發生損壞的地質資料成果數據補充完整。
3.2.2光盤數據備份
將完成光盤瀏覽檢查的合格電子文件數據,采用4×(5.540kB/s)的速度進行刻錄備份。每刻錄完成一份光盤內容的備份,工作人員必須認真細致地對形成的光盤數據信息進行再次檢查及核對,保證數據不丟失、不遺漏、不重復。在地質資料成果數據光盤中,電子文件個數,電子文件的容量及電子瀏覽復核檢查情況,都必須做好相應的記錄。
在光盤的外盒上,要求貼上光盤目錄標簽,光盤目錄標簽內容包括光盤號、地質資料檔號、資料名稱、電子文件個數、盤容量大小、刻盤日期等基本信息。
3.3館藏完成工作情況
我館按照工作部署要求,通過精心組織數字化項目組工作人員,歷時約7個月,完成了館藏地質資料檔案數字化成果轉存備份任務。累計完成電子數據備份5699檔,形成7637213個電子文件,數據容量達569.88GB,制作完成DVD光盤三套(計141×3=432張)。
一套為館中留存,一套提供社會利用,一套實行異地保存。從而實現了館藏地質資料檔案數字化成果提供利用、原地保存和異地保存三同步目標,也奠定了館藏地質資料檔案長期保存、集約保存的堅實基礎。